解析的市投资与R弈,值得场博深度谁更
最近我在研究以太坊质押市场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Lido和RocketPool这两个头部流动性质押平台,虽然业务模式相似,但它们的代币经济学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。作为一名长期跟踪DeFi市场的分析师,我想分享一些更接地气的观察。 记得去年底第一次深入研究LDO时,我就被它的解锁情况惊呆了。10亿的总量中,87.9%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,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。特别是那些早期投资人,他们在2018年以0.0085美元的超低价位买入,现在随便卖都是几百倍的利润。就像上周看到Certus One一口气抛了400万枚,直接把价格砸下来16%,这种抛压谁能受得了? 我特意追踪了几个早期投资人的钱包地址,发现他们就像定时闹钟一样,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卖出741万枚LDO。按照这个速度,估计到今年年底才能清完货。说实话,这种持续性的抛压就像悬在LDO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让不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望而却步。 相比之下,RPL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。这个2018年就完成募资的老牌项目,早就过了"原始股解禁期"。最近在研究RPL的通胀模型时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虽然每年有5%的通胀,但46.97%的质押率让实际流通量反而在减少。 这让我想起了传统金融中的"锁仓减量"效应。节点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通胀奖励,都在争相质押RPL。有个做节点运营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都按照150%的上限来质押,因为ETH价格上涨会让他们获得更多收益。这种机制无形中为RPL建立了价格支撑。 通过对比这两个项目,我总结出一个简单但实用的投资逻辑:LDO短期内可能还会受到早期投资人抛压的影响,而RPL则因为独特的质押机制展现出更强的抗通胀能力。不过话说回来,投资决策不能只盯着单一指标。就像最近XRP打赢SEC官司后,整个"证券概念"板块都跟着狂欢,这种短期情绪波动往往比基本面影响更大。 建议投资者在布局时要像下棋一样多想几步:不仅要关注代币解锁时间表(Tokenunlocks的数据就很实用),更要观察链上资金流向和社区建设情况。毕竟在这个市场里,能够穿越牛熊的才是真正的赢家。LDO:低价筹码的抛压之困
RPL:通胀中的价值发现
市场选择的启示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通胀数据不理想,比特币为何逆势上扬?这背后藏着什么信号?
- LayerZero的遗憾已成往事,zkLink为你带来新机遇
- 以太坊用户活跃度逆势飙升:为何价格还没跟上节奏?
- 区块链热潮席卷象牙塔:TRON Builder Tour即将亮相普林斯顿
- 揭秘马斯克的AI焦虑:一个科技狂人的十年未雨绸缪
- 比特币艰难爬回2万美元:熊市阴影挥之不去
- 深度解析:2023香港《施政报告》或将带来哪些Web3惊喜?
- LUNC能否重振旗鼓?一位老韭菜的深度观察
- 区块链隐私:破除迷思,拥抱数字时代的隐私新范式
- Chainbase的星辰大海:一位加密创业者的初心与野望
- NFT监管风暴来袭:Stoner Cats 100万美元和解案折射出什么?
- 币圈狂欢夜!BTC多单暴赚700点,这波操作简直神了!
- 比特币年底走势预测:分析师眼中的危与机
- LINK突破7美元大关?一场令人心跳加速的多空博弈正在上演
- JPEX暴雷事件敲响警钟:香港虚拟资产监管面临大考
- 盲盒经济的魅力:当不确定性遇上人性
- 蚂蚁链Zan品牌深度解读:Web3时代的技术新引擎
- 9.18关键节点:加密货币市场站在十字路口
- Tether的放贷游戏:一场危险的数字游戏?
- 市场高位承压:狂欢派对还能继续多久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