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的估值0万法新解者经从7创作时代看R
最近在科技圈里,创作者经济这个概念又火起来了。你可能也注意到了,像Friend.tech这样的社交应用突然爆红,连马斯克接手后的Twitter(现在叫X)也开始给创作者分广告收益了。这让我想起当年比尔·盖茨在1996年那篇著名的《内容为王》里说的话,他早就预言过内容创作者会成为互联网的中坚力量。但说实话,直到今天,大多数创作者依然在给平台"打白工"。 记得我刚入行做自媒体那会儿,平台给的分成比例还算不错。但这些年,眼看着大平台把抽成比例越调越高,很多创作者朋友都在抱怨:辛辛苦苦做内容,结果大头都让平台赚走了。更气人的是,平台动不动就改算法,今天还红红火火的账号,明天可能就没人看了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用完就扔"吗? 高盛最近出了份报告,说创作者经济市场规模到2027年能到4800亿美元。这么大的蛋糕,凭什么创作者只能分到边边角角?我觉得Web3技术可能就是这个问题的解药。最近有个叫RepubliK的项目拿到了600万美元种子轮,估值7500万,在熊市里能拿到这个成绩,说明投资人对Web3+创作者经济这个组合挺看好的。 RepubliK这个项目很有意思,它就像个"Web2.5"的社交平台。简单来说,它保留了We2社交媒体的使用体验(这点很重要,毕竟用户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),但在底层引入了区块链技术。最吸引我的是它的"创作者代币"机制 - 每个创作者都能发行自己的代币,粉丝可以买来支持自己喜欢的创作者。 举个例子,假设你是个美食博主,在RepubliK上发行了自己的代币。铁粉买了你的代币,不仅是在支持你,更像是在"投资"你的未来。如果你的内容越来越火,代币价值可能也会涨。这就把传统的"打赏"变成了更有想象空间的"共创"关系。 他们还搞了个XP系统,特别像游戏里的经验值。你互动越多,创作越好,XP就越高。这个设计挺聪明的,把枯燥的"刷数据"变成了有趣的"升级打怪"。我试用了一下,确实比传统平台那种冷冰冰的算法推荐更有意思。 说实话,现在做Web3社交的项目不少,为什么RepubliK能拿到OKX Ventures、红杉这些大机构的钱?我觉得关键是他们的团队配置。创始人Daniel He以前是Enjin的经济顾问,顾问里还有Paxos的联合创始人Richmond Teo。这些人既懂区块链,又懂传统金融,组合起来就很对投资人的胃口。 他们最近宣布要搞代币空投和TGE(代币生成活动),我猜这波融资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。从路线图看,他们计划把38%的代币都用于内容奖励,这个比例在同类项目里算是很大方的了。 作为一个在内容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,我对Web3+创作者经济这个方向特别看好。RepubliK这类项目最打动我的,不是那些花哨的技术名词,而是它真的在尝试解决创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- 收益低、没话语权、被平台裹挟。 当然,这个模式能不能跑通还要观察。但至少,有人在认真思考如何让创作者真正掌控自己的内容和收益,这就已经很值得期待了。毕竟,在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,我们值得更好的回报。Web2的困境与Web3的曙光
RepubliK的创新玩法
资本为何买单?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金融科技巨头的新战场:当Coinbase遇上Robinhood
- 11年暴涨3000倍!比特币减半背后的疯狂成长史
- 区块链如何重塑国际贸易?万向老总揭秘电子提单背后的革命
- 比特币牛市真的来了?别急着梭哈,先看这几点
- 市场博弈:多空双方在比特币38900关键位激烈对决
- 为什么美国国税局应该为DeFi用户打造专属税务助手?
- 比特币的第二战场:当去中心化遇见可扩展性
- 狗狗币逆势生长:500万持有者的狂欢与隐忧
- 重磅!数据分析巨头牵手游戏平台,GameFi赛道迎来强强联合
- Origin永恒协议:一场金融民主化的革命
- 比特币交易策略:11月24日实战指南
- Hover创世池完全参与指南:抓住早期红利的关键时刻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花3万学投资真能稳赚?来看看800V技术背后的投资门道
- 对话吴民升:看致力多学如何在成人教育赛道杀出重围
- 币圈地震:43亿天价罚单背后的监管风暴
- 市场风云:本周不容错过的加密货币机遇与风险
- 解密FameEX的零事故秘诀:这家交易所如何赢得百万用户信任?
- 区块链的智能手机革命时刻要来了吗?
- 在伊斯坦布尔,我遇见了未来的思维方式
- 搜索
-